轉載-會擬態的海星: 擬淺盤小海星
轉載資料來源
http://study.nmmba.gov.tw/Modules/ClassRoom/articleShow.aspx?ItemID=314&main=%e6%b5%b7%e6%b4%8b%e7%94%9f%e7%89%a9%e7%94%9f%e6%85%8b%e7%bf%92%e6%80%a7&cate=%e6%b5%b7%e6%98%9f%e7%94%9f%e6%85%8b&flag=9&TabID=25
全世界大約有一千五百種海星,生活在各種海洋環境中,從潮間帶到深海,由南、北極到熱帶,不論是沙岸或岩岸,都生活著許多海星。海星顏色美麗,體態變化多 端,有大有小,有胖有瘦,腳少的有五隻,最多可達六十隻以上。身體大的直徑可達六十公分,小的只有一公分。其中,擬淺盤小海星算是最不起眼、最會擬態的小 型海星了。
在台灣,擬淺盤小海星 只出現在墾丁海域的萬里桐,是一種在潮間帶生活的小型海星,體盤直徑通常不會超過二公分。牠是一種夜間活動的海星,白天躲在石塊下或岩縫中,晚上才出來找 東西吃。食物是附著在岩石上的小藻類,可以說是吃素的海星。
一般海星都有五隻以上細長的手臂,可是擬淺盤小海星的手臂很小,已經有慢慢退化的趨勢。擬淺盤小海星有非常好的偽裝能力,牠不像一般海星顏色鮮豔美麗,牠 身體的顏色幾乎和附著的石塊顏色相同,具有相當好的保護色,加上牠薄薄的身體吸附在岩石上,您可要仔細觀察,才可發現牠的蹤跡。
所謂擬態,就是生物本身的外型或顏色和四周環境非常相似,陸地上的昆虫是最會擬態了,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大概是蝴蝶的翅膀或毛毛虫身上有像蛇眼般的大 斑紋。另一個容易混淆的名詞是『偽裝』,它的意思是生物用身邊的材料,將自己裝扮得和四周的環境相似。擬態是生物的身體結構產生變化,和環境共同演化的結 果。偽裝則是身體本身結構並不產生變化,而利用身邊的材料來掩飾自己。擬態和偽裝的目的是逃避敵人耳目,以達到生存的目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